师生风采
师生风采 当前位置: 首页 - 师生风采 - 正文

“钳”心执教十载,他始终死磕技术难题

记学院实训教师陈久港

发布者:姬云华 发布日期:2024年06月24日 14:33 浏览次数:

近日,根据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航天精神荣誉奖管理办法》有关规定,集团公司党组研究决定,授予33名个人、17个集体“2023年度航天精神模范奖”;授予18名个人、12个集体“2023年度航天精神青年模范奖”。

航天科技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刊发模范个人(集体)在工作中主动践行航天精神的先进故事和精彩感悟。本期刊登的为2023年度航天精神青年模范奖获得者、航天科技集团七院16877太阳集团陈久港。


2015年秋天,新学期伊始,22岁的陈久港换上教师实训服,拎着课本和实训教具走进熟悉的实训厂教室。这一次,依旧是做钳工实训,依旧要跟0.01毫米“较真儿”,只不过他已从台下走到台上,从学子转为讲师。

陈久港是航天科技集团七院川职院自培的优秀学生,因表现突出,毕业后留校任教,成为一名实训教师。从18岁第一次和钳工打交道开始,十多年来,他专注于钳工赛道,死磕技术难题,成为“航天技术能手”“成都市技术能手”,培养出数百名服务于航空航天事业的有志青年。

变身育匠人

从在校学生到专业教师,陈久港经历了技术创新,也经历了身份的蜕变。

在校学习期间,陈久港练就了一身真本领,掌握了一手好技术。现在,成为实训教师的他深知学生喜欢怎样的教法和课堂。他总结出师带徒“传帮带”的教授方式,归纳出一套实训教学的好办法,着重打造手把手教学模式,一门心思琢磨如何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,如何承担起技艺教授和传承的重任。

在实训课堂上,每当陈久港听到学生对操作难度和操作细节提出疑问,便会想起学生时代爱提问的自己:“学生的问题会反向推动老师操作演练,实训课就应该侧重互动和实操,这样才能答疑解惑、提升技能。”

“老师非说我们手工加工的平面不达标。现在都是用机械设备加工,谁还用手工加工平面,这本来就是不可能完成的。”一次,学生对陈久港提出疑问。陈久港二话不说,当场手持器具,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分解演示。学生们跟随陈久港的操作步骤,反复练习试错,也手工完成了原本“不可能完成”的平面度。提出疑问的学生拿出刀口尺检测产品加工精度,一脸惊讶地对陈久港竖起了大拇指。

在教学育人的10年岁月里,陈久港怀揣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的育人理念,带着想要参加比赛的学生,找到七院技术专家解答专业难题;鼓励家境贫寒的学生持之以恒反复训练,监督学生们勤学技艺。

与“工艺精度”较真儿

陈久港不仅是一名职业院校实训教师,也是一名专业技术人员。他长期奋战在生产加工一线,不断钻研钳工技术,寻求突破。

2021年,陈久港代表七院参加四川省职业技能大赛,主攻钳工赛项。那场比赛官方提升了技术难度,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挑战。为了达到比赛要求的加工检测精度,陈久港推翻了以往的备赛工具,反复进行市场调研,先是通过工具精细化改良精度问题,但精度还是没有达到比赛的要求,于是又开始尝试优化以往的训练模式,找到“粗加工”的突破口,反复纠正锉削姿势,重复打磨锯削工艺的基本功,最终取得了省级第二名的好成绩。

除了在比赛中钻技术、练技术,陈久港还将对技术的“较真儿”带到了学校与企业的技术交流之中。在对接企业研制生产一款产品的过程中,他遇到了交付周期紧迫等难题。

“M3丝锥是很脆弱的材质,加工时一不小心,就会折断在孔内。想做好这道工序,既要手巧,又要心细,‘较真儿’是必要的。”面对亟待解决的难题,陈久港沉下心来,改变传统机械打磨方法,改良打磨头工具,采用纯手工打磨的方式,一点点攻克了加工过程M3丝锥断裂的难题,既提高了“慢工”的效率,又拿出了“细活”的品质。

作为技术工匠,“练好技术、多拿奖项”是陈久港心心念念、坚持不懈的事情。为了提升技术技能、磨炼技艺功底,他把每一次的成绩作为标杆,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,先后获得2项国家级竞赛优胜奖、5项省级竞赛等级奖、8项市厅级竞赛等级奖,在技术成果上交出一份闪亮的成绩单。

让工匠技能服务社会

除了日常教学和技能提升,作为“新时代工匠学院”四川航天院区钳工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,陈久港也积极参加社会层面的技能培训工作,开展钳工职业技能培训并完成2000余人技能鉴定工作,培训学员中级和高级工鉴定合格率高达87%。

陈久港在服务社会中磨炼技能,也在反哺社会中收获责任与担当,他说:“技能传授这个事情,不能仅仅面向学生,还要传播到更多、更广泛的地方,也要让航天精神深入人心。”

陈久港传授实操技巧、讲解技术难点,带动四川相关单位青年职工学技术、练技术,为航天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孕育高技能人才。

陈久港认为,自己不仅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好技术服务,也要为周边乡村地区发展扶技与扶智。他说:“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,学会学懂一门技术,回到家乡去建设家乡、发展家乡,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。”

秉承着“弘扬航天精神,发扬工匠精神,服务地方经济”的责任使命,他长期践行“技术惠民服务社会”的技术育人道路,不断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出优秀技能人才。

“刚开始接触钳工,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。陈老师告诉我,学成了就可以回家维修坏掉的机器了。”陈久港的一位少数民族学生这样说。在陈久港的培养下,他获得了“阿坝州技能大赛工具钳工组第一名”的成绩。

今年1月,陈久港刚满31岁,作为一名90后青年,他已经在校执教10年。面对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,他坚定信念,勇立潮头,为专业领域技术突破付出了创新力量;面对行业人才需求,他奋楫而上,勇毅前行,培养了诸多高技能人才。作为实训教师、航天工匠,他持之以恒地将青春投入航天职教发展,将奋斗谱写在航天强国建设的梦想蓝图之中。

来源:《中国航天报》